我是如何使用 Claude Code 的:一个月深度实践经验分享
作者:spiess.drv
一个月前,我订阅了 Claude Max。在此之前,我已经有一段时间在用 AI agent,包括 Claude Code。但在转为固定价格订阅后,我的使用量暴增,它已经成为我日常任务中的主力工具。我发现自己去 VS Code 的次数少了很多。
既然 AI agent 对大家来说还都是新鲜事物,我想分享一些我最近观察到的使用模式。以下是我使用 Claude Code 的方式。
开新线程(Start New Threads)
如果你只想记住一件事,那就是——你应该更频繁地使用 /clear
。
AI agent 越聊越久就越容易不可预测,尤其是当你在一个会话里问不同问题时。我发现,新开一个提示往往比继续对话更有效,即使这意味着要重复一些指令。
当我更积极地这么做后,结果提升得非常明显。而且,我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建议的人。
创建精确的提示(Create Precise Prompts)
这几乎不需要多说,但和 Claude 打交道时,你要把它当成一个”健忘的新手”。你脑子里的上下文要尽可能写出来。
这并不容易,说实话我自己也还没做得很好。但你给 Claude 的上下文越多,它的效果就越好。比如你想到了一些边界情况,就要写给 Claude。如果你记得”以前这个代码库里有类似的模式”,那就告诉 Claude!
还要注意隐含的上下文。例如,你让 Claude 生成一个”现代设计”,它可能根本不知道你所谓的”现代”是什么。最好直接举例,比如说:“做一个类似 Linear 的 UI 设计”。
让 Claude Code 使用 Claude Code
你知道 Claude Code 可以作为 MCP 服务器使用吗?(claude mcp serve
)
当我发现这一点后,我研究了它暴露的工具,其中一个叫 Task。这个工具的作用是生成一个子 agent,它拥有和主 agent 一样的工具(但不能再生成子任务),并将结果返回。
这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非常方便,你可以让子 agent 分工协作。比如:
读取当前目录的文件,总结出构建 Tailwind Plus 组件的模式。生成 4 个子任务,分别侧重:设计颜色、可访问性、移动端响应式、整体风格。比较它们的结果。
Claude 会并行运行这些子任务,然后把结果给你。这能避免主任务的上下文窗口被塞满,也让 Claude 更专注。
让 Claude 思考(Tell Claude to Think)
Claude 和人类一样,天性是”懒惰”的。如果你让它做至少三件事,它几乎绝不会主动多做一点。
所以,在需要更深入推理时(比如规划阶段),我会明确告诉 Claude 要”ultrathink”(超思考)。
编辑之前的消息(Edit Previous Messages)
如果你过于心急按下发送,或者觉得之前的提示还可以更精确,可以按两次 Escape 回到之前的消息,分叉出一个新对话。我经常这么做来优化提示,或者让 Claude “再试一次”。
另外,如果你想恢复到某个之前的状态,可以启动 Claude 时加 --resume
参数查看历史线程。
Yolo 模式(Yolo Mode)
说实话这可能很不负责任,但我现在大多数时候都在用 --dangerously-skip-permissions
。
这样 Claude 就可以无须我每次都切换窗口去确认命令。为了方便,我在 zsh 配置里加了个别名:
alias yolo="claude --dangerously-skip-permissions"
缺点是,这会更容易触发速率限制警告(笑)。
MCP 服务器(MCP Servers)
我个人对 MCP 服务器兴趣不大,大多数时候它们只是在浪费 tokens。我觉得 Claude Code 内置的工具已经足够了。
以前我试过 Playwright MCP,虽然看着 Claude 打开浏览器、点击按钮、截图很有趣,但结果是上下文窗口被很快填满,没什么实际帮助。
Claude SDK
Claude 也有 SDK,功能很强大。
即便是小任务,它也很方便。我写了一个 gcauto
可执行脚本,能自动生成 Git commit 信息:
#!/bin/bash
git commit -m "$(claude -p "查看已暂存的 Git 改动,并生成一个简短的提交标题。只输出标题,不要额外解释。")"
这样我只需要 git add
然后 gcauto
就行了。
规划模式(Planning Mode)
Claude Code 内置了一个规划模式,可以通过按两次 Shift+Tab
进入。在这个模式下,它不会写入文件系统。
不过,我更喜欢在规划时换一个模型来”调味”,最近几周我用的是 Gemini 2.5 Pro,而且貌似还不用付费。
让 Claude 先看文档(Let Claude RTFM)
一开始我犯过的错是,直接让 Claude 搭建某个框架的项目。结果它经常用的是过时的模板,尤其是前端框架。
现在我会先让 Claude 读文档:
- 给它文档链接
- 让它查找最新方案
- 用 Task 工具做深度研究
例如:迁移 Tailwind v3 到 v4,我就让它做了一个研究任务,结果 Claude 不仅总结了迁移步骤,还告诉我性能提升了 3.5 倍。
语音输入(Voice Input)
我用 Superwhisper 来语音输入提示。
这对写长提示特别有效,因为能快速把脑子里的想法说出来。就算转录不太准,Claude 也通常能理解。
提前频繁暂存(Stage Early, Stage Often)
Claude 有时候改动太激进,导致工作区乱掉。
我解决办法就是——每次 Claude 改得让我满意时,立刻 git add
暂存。这样即使它之后搞砸了,我也能轻松回退。
Git Worktrees
我现在对 Claude Code 迷到什么程度?每个主要项目我都至少开两个 worktree。这样可以让 Claude 在同一个仓库里同时处理不同任务。
命令很简单:
git worktree add ../tailwindcss.com-2 chore/upgrade-next
然后你就得到另一个工作目录,可以让 Claude “放飞自我”。
尝试一次性小工具(Experiment with One-Off Work)
因为代码现在”几乎是免费的”,我会写一些一次性的小工具:
- 一个迁移项目进度可视化面板
- 一个 Chrome 插件,显示网站的 Tailwind 版本
- 一个 CLI & 后端,可以公开分享 Claude 对话
- 一个 CLI,统计 Claude Code 的 API 成本
- 一个 Electron 应用,在 Git GUI 里实验 Claude Code
避免”一步到位”(If Possible, Don’t One-Shot)
我一开始尝试给 Claude 一个超级详细的提示,让它一次性完成所有 Tailwind Plus 组件的改造。结果惨败。
Claude 不仅没做到,还让我没法审查和调整。我只能推倒重来。
后来我改成逐步协作:先问问题、讨论方案,再改一个组件。测试没问题后,再让它改两个,再五个,最后才放开改剩下的。
虽然不如”一步到位”看起来酷,但这样反馈循环更紧密,结果反而更快更稳。
自动反馈 vs 人类监督(Autonomous Feedback or Human in the Loop?)
很多人说 AI agent 需要自动反馈循环。但我自己没成功过。
我试过让 Claude 看单测和 linter,它会说”一切正常”,但其实还有问题。让它跑浏览器截图,又很快填满上下文。
所以我更倾向于——Claude 输出结果后,我自己跑 dev server,看哪里错了,再把堆栈或修改意见直接告诉它。这样效率反而更高。
提前频繁打断(Interrupt Early, Interrupt Often)
一旦看到 Claude 出错,我会立刻按 Escape 打断,让它回退并纠正方向。
配置终端(Configure Your Terminal)
Claude Code 有个隐藏命令 /terminal-setup
,能帮你配置终端,比如 Shift+Enter 换行,或者响铃提醒需要人工输入。
连接 IDE(Connect Your IDE)
Claude 还能和 IDE 连接,读取你打开的文件、linter 警告等。只要在 IDE 终端里运行 claude
,或用 /ide
命令即可。
自定义命令(Custom Commands)
Claude Code 支持自定义斜杠命令。如果你发现自己总写类似提示,可以把它做成命令。
粘贴图片(Paste Images into Claude)
你可以直接把图片粘贴到 Claude Code,它会作为附件。比如我有时会用它做一些小的视觉修改。
总结(Conclusion)
Claude Code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处理编程任务的方式。虽然它不完美,需要调整工作流,但效率提升是真实的。
关键是找到自动化与人工监督的平衡,并愿意尝试不同方法。
随着 AI 编程助手的发展,这些模式肯定还会演变。但至少目前,它已经让我的日常开发更高效、更有趣了。
这篇文章展现了vibe coding的深度实践经验,是每一位Claude Code用户都应该掌握的核心技巧。在BadAGI——2025 #1 Vibe Coding Club,我们致力于分享这样的实战智慧,让vibe coding真正改变每个人的编程生活。